如果您正在尋找相關產品或有其他問題,可隨時撥打公司服務熱線,或點擊下方按鈕與我們在線交流!
一、設備出庫
回轉窯零部件的出庫次序一般按如下順序進行:
地腳螺栓——托輪組(鋼底座、托輪、軸承座)——窯頭罩——筒體、輪帶、擋輪——彈簧般、大齒圈——齒輪罩——小齒輪、減速機——電動機——輔助傳動——煙室及窯頭窯尾密封裝置——燃燒器、下料裝置及其他附件。
二、設備檢查
1、底座的檢查
①測量底座的外形尺寸、螺栓孔的位置、間距、孔徑等是否與圖紙相符。
②用粉線或水準儀檢查底座有無變形。
③用鋼板尺和劃規檢查底座的縱橫向中心線是否正確。
2、檢查托輪及軸承座
①目測外觀檢查托輪、托輪軸是否有裂紋,如果有疑點應作磁粉或超聲波探傷。
②目測外觀檢查銅瓦、球面瓦、球瓦座是否有疏松、蜂窩、砂眼、斷裂等現象。
③用卡鉗、鋼板尺、鋼盤尺分別檢測托輪兩端的直徑,檢查托輪的錐度。
④用水平儀、直角尺、鋼板尺在厚鋼板上檢查軸承的中心高。
⑤用手壓泵、直角尺、鋼板尺在厚鋼板上檢查軸承的中心高。
3、窯筒體檢查
①檢測筒體周長。
要求兩對接接口圓周長應當相等,偏差不得大于0.002D(D——為筒體內徑),**不得大于7mm。
②檢查筒體圓度
圓度偏差:普通段節處不得大于0.002D,輪帶及大齒圈下的段節處不大于0.0015D(D為筒體外徑。)
③檢查筒體的長度
焊接厚的筒體長度偏差不大于其長度的0.05%;兩輪帶間筒體長度偏差不大于其長度的0.025%。
④目測檢測筒體有無局部變形,尤其是筒體接口部位。局部變形可用冷加工或熱加工的方法給予修復,但加熱次數不允許超過兩次。
⑤檢查筒體接口處焊接破口是否按規定加工。
⑥檢查筒體內焊縫的焊縫余高是否合乎標準。
⑦用鋼盤尺測量各輪帶中心位置至本節筒體端面處的尺寸是否符合圖紙要求。
⑧鋼盤尺、彈簧秤測量和計算各輪帶中心至傳動裝置同一基礎上的輪帶中心在筒體上的距離,是否符合圖紙要求。
4、檢查輪帶
輪帶的內徑應比窯體加固板外徑大2-3mm。
5、檢查大齒圈及傳動裝置
大齒圈接口處的周節偏差不超過0.005M(M-模數)。橢圓度不得超過0.004D(D——大齒圈的節圓直徑)。
大齒圈組隊后,兩半齒圈接合處應緊密貼合,用0.04mm塞尺檢測,塞入區域不得大于周邊的1/5,塞入深度不大于1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