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正在尋找相關產品或有其他問題,可隨時撥打公司服務熱線,或點擊下方按鈕與我們在線交流!
在石灰回轉窯的煅燒運行過程中,煤粉的燃燒是一個復雜的物理化學過程。回轉窯煤粉的燃燒過程通常是:煤粉隨空氣經噴煤嘴噴入窯內后,借助窯內的高溫,依次進行煤粉的干燥、預熱、逸出揮發分并燃燒、焦炭粒子的燃燒等過程。為控制煤粉的燃燒過程,燃燒所需的空氣分為兩部分送入,稱為一次空氣(一次風)和二次空氣(二次風)。一次空氣的作用是輸送煤粉和供給揮發分燃燒所需的氧量;二次空氣的作用是供給燃燒**(炭粒的燃燒)所需的氧量。煤粉、空氣自噴煤嘴噴出后,在回轉窯內經歷干燥、預熱,通過逸出揮發分的階段形成了黑火頭。黑火頭末端著火燃燒,形成火焰。其中揮發分的燃燒是迅速的,而炭粒的燃燒相對來說要緩慢得多,其速度受炭粒周圍氧濃度的影響。
從煤粉的燃燒過程中可以看出,煤粉質量與煤粉的燃燒控制對回轉窯內的熱狀況都有很大的影響。從窯內煅燒的角度看,一方面要求煅燒的溫度要達到石灰石**分解的要求,同時要求物料在高溫下停留足夠的時間,故要求煤粉要形成一定高溫的火焰,并要求火焰要有一定的長度;另一方面,火焰的溫度過高或是火焰的位置不合適,將會造成窯內物料的局部高溫,某些低熔點的物料由此可能產生部分液相,導致結圈產生。
由煤的工業分析數據可以看出,如果煤粉揮發分的含量偏低,會導致燃燒著火緩慢而黑火頭過長,這種現象在窯頭看火處可以明顯看到。黑火頭過長,將使高溫部分火焰變短,燃燒不充分,常規煤粉用量時窯內溫度較低,出現生燒,而生產中為了物料煅燒**,經常增加煤粉的用量。這樣一方面增加了煤耗,更為重要的是,這樣操作在很大程度上可能造成局部高溫,使物料中液相量增多而導致結圈。
另外,從煤灰分的角度分析,煤的灰分含量基本能達到要求;從灰分的熔融性來看,也可滿足生產要求的(生產一般要求灰分的熔點高于1250℃ )。但是,目前現場的生產情況是,燃燒帶的溫度高達1300 ℃—1500℃ ,即意味著煤粉用量比一般的石灰回轉窯要大,而且煤灰分的成分中 Si、Al、Fe 的含量都相當高,灰分導致液相生成的機會增加,從而使結圈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