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磨機在磨礦過程中參數很多,參數間的關系錯綜復雜。球磨機筒體內磨礦介質的狀態難以實現監測,研究起來十分困難。我國對球磨機工作理論研究不透徹,如何確定球磨機內研磨介質尺寸這樣基本的問題也只得借助經驗來解決。球磨介質工作理論的這種現狀,為選礦及粉碎工作者提出了任重而道遠的研究任務。
過去進行的球磨介質工作理論研究,主要是研究磨機內鋼球作拋落運動的情況。這方面有代表性的是E.W.戴維斯(Davis)及JI.B.列文遜。這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紀30年代,他們的研究成果表明,只要知道磨機規格、轉速率及裝球率,就可以求解鋼球運動的各種問題,包括臨界轉速率、由瀉落運動進入拋落運動的界限、鋼球運動的動能、**的落下高度、適宜的裝球率、鋼球能態的調節,直至計算磨機需用的功率等等。E.W.戴維斯等人對鋼球的研究理論是完整且嚴謹的,迄今為止也還沒有更優的理論可代替他們的研究成果。實驗及生產實踐表明,當磨機內存在水及礦砂荷充填率達到40%~50%時,鋼球基本無滑動,與理論推導假設的前提條件相符。因此,這些傳統理論還是有應用價值的。但是近來出現的高轉速及超臨速磨礦,因高轉速及超臨速下的球荷充填率已減至40%~20%,鋼球存在嚴重滑動現象,球荷之間及球與襯板之間存在劇烈的相對滑動,這是使用該理論時應注意的地方。
正因為戴維斯等人的理論缺陷的存在,所以多年來有許多研究者試圖修正它,使它更完善。實際上,現有的磨礦生產工藝研究己證實,磨機內鋼球的運動狀態主要由磨機的轉速率及球荷充填率來決定,同時它又受襯板形狀、礦料性質、磨礦濃度、磨礦介質狀態等因素影響。R.E.麥基弗(Mclvor)對鋼球的運動作了研究,認為球荷運動軌跡與磨機直徑無關,故在考慮磨機內鋼球的運動狀態時可以不管磨機規格的大小。因此,鋼球的運動狀態是個多變量的函數,而且是個連續狀態,不是一兩種或三四種狀態所能總結得了的。而重要的問題是,如何根據磨礦的性質及目的來選擇鋼球的運動狀態,以及如何調節各個影響因素而實現需要的運動狀態,研究后面這兩個問題比花費不少功夫去修正前面的理論更有意義。
借鑒國外和國內前人研究的經驗,河南鄭礦機器有限公司處在球磨機生產基地,建廠于*年,期間不斷改進完善產品。我公司可以根據客戶實際需要變更磨機配套設備以滿足需求,在實際應用中得到了良好的效果,磨粉效率優于其他廠家同類型產品。